中新網9月11日電 在第21個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清華大學的張曉巖等同學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,農村師資老齡化趨勢令人擔憂。他們認為,由于農村教師的編制制度以及待遇問題使年輕老師既進不來,而且也留不住。
據新京報報道,今年4月至9月期間,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張曉巖,在同學付饒莉以及北京師范大學的黃新萍等6人的幫助下,完成了對河北、江西、陜西三個省份的6個縣的訪談型調查,并完成了一份調查報告。
調查報告認為,農村教師流失嚴重,結構老化,素質偏低。由于財政編制人數有限,在老教師沒有退休的前提下,年輕教師很難進入教師行列中來,而且農村教師生存壓力巨大,待遇不高,生活環(huán)境艱苦,另一方面,即使做出成績,也少有有效機制和獎勵制度予以足夠的肯定,也很難留住一些年輕教師,他們一旦有門路就想法離開這個職業(yè),導致農村出現了年輕教師比例極低的局面。這些學生在調研報告中對這一問題表現出極大的擔憂。
調查報告還認為,雖然現在農村教師工資發(fā)放情況好轉,但他們生活仍然艱難。
農村教師雖然是農村中最有知識的群體,受村民普遍尊敬,但事實上,他們與絕大多數農民一樣,同樣屬于弱勢群體。
張曉巖等還在報告中建議說,雖然國家教育投入體制改為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后,教育投入狀況已經有很大改善,但政府投入不高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。為此他們希望通過設立一個社會性的專門基金會,來幫助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和開展農村教師培訓,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和素質,同時組織和獎勵志愿參加支教和培訓的教師、學校,從而改善農村教師年齡結構。(郭少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