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:物價飛升蠶食澳門經濟增長。(圖片來源:澳門日報)
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(jù)澳門日報報道,澳門5月CPI同比增8.95%,主要受到高油價影響。有學者認為,倘油價持續(xù)高漲,今年CPI會達到雙位數(shù)的警界線,擔心進一步引發(fā)加價潮,推高本地通脹,蠶食本地經濟實質增長。今年澳門經濟料仍高速滑行,明年倘出現(xiàn)逆轉,再遇上高通脹,經濟會受到影響。
前5個月CPI挨近9%,有學者認為,未來數(shù)月仍難顯著回落,主要因為通脹受住屋及燃料類推升作用大。雖然近期樓市稍為緩和,對通脹作用減低,但國際燃油價格飆升已引起全球關注。倘國際油價升至150美元時,通脹傳導作用更嚴重,屆時澳門通脹將進入雙位數(shù)。
雖然油價高漲,但畢竟澳門燃油稅仍偏低,即使減稅對運輸行業(yè)減負有限。且澳門部分交通如的士接載旅客為主,加價轉嫁到旅客身上。不過,油價上升或引發(fā)新一輪加價潮,擔心有骨牌效應,進一步推升通脹,蠶食本地經濟帶的實質增長。
這幾年澳門經濟高速增長,部分抵消高通脹,今年亦如此。但擔心澳門經濟增長不會高居不下,明年或出現(xiàn)放緩。倘博彩收入增長速度放緩甚至原地踏步,澳門經濟增速難免減低,屆時澳門還能否承受得住高通脹成疑問。
短期而言,高通脹引起居民不安,但不會像其它地區(qū)般引發(fā)社會震蕩,但長遠有傳導作用,對經濟增長造成影響,更要慎防滯脹風險。這次是全球性通脹,特區(qū)政府抑制措施不多,倘采取行動有可能事倍功半,最需要關注的是弱勢群體。
另有意見指,澳門通脹無法避免,因與內地密不可分。內地下半年經濟仍高速滑行,尤以內地宏調非要硬著陸,增長趨勢明顯。
內地經濟保持增長有利澳門,但伴隨而來的是通脹高居不下,特區(qū)政府應有一籃子計劃,未雨綢繆,F(xiàn)金分享、減稅項未能解決通脹問題,可能引發(fā)超前消費,建議特區(qū)政府調整福利政策,每年從收支帳中撥出一定百分比,作為福利轉移,支持有需要的社群。
![]() |
更多>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