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有關部門之所以會對群眾投訴不理不問,與“問責不力”、“問而不責”甚至“不問不責”不無關系。
●如果民眾評議也能作為問責的一個要素,職能部門的烏紗和群眾滿意度相關聯(lián),相信對于民眾的訴求,有關部門也會小心應對。
在27日召開的廣州市政府廉政工作會議上,市長張廣寧現(xiàn)場剖析天河區(qū)棠下梅園大街發(fā)生的一起噪聲擾民、群眾投訴38次得不到解決的案例,怒斥政府有關部門嚴重失職。對于不作為者,張廣寧表示必須依法依規(guī)問責,絕不放過。
可能,在有關方面看來,噪音擾民根本就不是問題。你來投訴,要不就對你不理不問,要不就以“我們會去了解情況”打發(fā),要不就是拖著不理。這也算個事情?你還把不把我們當個“官”?職能部門都讓你找遍了,噪音讓你受不了,你還讓我們受不了呢?
天河區(qū)的這些群眾是幸運的,他們的訴求終于以市長發(fā)怒的方式得到了解決?墒牵罕娺有更多的問題、更多小事情,既難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,也很可能得不到媒體的青睞。對這些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和小事情,又能冀望怎樣的途徑來解決呢?
民眾投訴難,市長覺得很丟臉!拔覀冇行┎块T,只要涉及到職能稍微調(diào)整一下,個個都很認真,生怕觸及切身利益,權力一點都不愿放。真把權力賦予他,他又不好好履行職責。”張市長對天河區(qū)的這種怒斥,的確切中了一些職能部門的要害。許多職能部門,牽涉到自身利益時錙銖必較,可在關系到群眾利益時卻又不聞不問、推來推去,十分謙讓。反差如此之大,透射出的是有關職能部門骨子里頭的“官老爺”心態(tài),手中要有權,有事莫找我。
要讓這些職能部門用好手中的權并對其加以約束,當然不能僅僅冀望于市長發(fā)怒,或是某某領導的高度重視。推究起來,有關部門之所以會對群眾投訴不理不問,與“問責不力”、“問而不責”甚至“不問不責”不無關系。這些部門很清楚,群眾的不滿、牢騷和抱怨,都動不了自己頭上烏紗帽,F(xiàn)在,市長發(fā)怒了,或許也是一個良好契機。
推行了多年的問責制,在一些“大事”上的作用日漸明顯?梢恍┦玛P民眾利益的事情,卻往往被有關部門當成了“小事”,從而沒有“問責”甚至根本無法“問責”。然而,這些民眾身邊的“小事”,卻和群眾關系更近,群眾感受最深,也最關系到有關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。如果民眾的評議、民眾的呼吁也能作為問責的一個要素,將職能部門的烏紗和群眾是否滿意高度關聯(lián),如此,相信對于民眾的訴求,有關部門也會打起精神來小心應對,而不會要等到領導發(fā)怒。(李迎春)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