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一位名叫梁俊麗的“面塑”達人,用時半年,以老昆明的記憶為主題,制作了400余個小面人。近日,她將這些小面人向外界展出,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歡。
記者23日見到了梁俊麗展出的小面人。這些小面人只有十幾厘米高,他們或穿傳統(tǒng)的民族服飾在田間勞作,或成群結隊嬉戲玩耍,或三三兩兩坐在老昆明街頭的茶棚里納涼話家常。用梁俊麗的話說,這些小面人組合在一起正是一個縮版的老昆明。
昆明一位名叫梁俊麗的“面塑”達人,用時半年,以老昆明的記憶為主題,制作了400余個小面人。近日,她將這些小面人向外界展出,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歡。
記者23日見到了梁俊麗展出的小面人。這些小面人只有十幾厘米高,他們或穿傳統(tǒng)的民族服飾在田間勞作,或成群結隊嬉戲玩耍,或三三兩兩坐在老昆明街頭的茶棚里納涼話家常。用梁俊麗的話說,這些小面人組合在一起正是一個縮版的老昆明。
【同期】
這一組是市文化館里面
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
里面要收藏的
我基本是
他們給了我一個大的主題
反應老昆明的城市
和農村的生活場景
我就走訪了很多老昆明人
翻了很多資料
然后我自己的
想法融進去
(還原以前的生活場景)
這組是還原正義路上的老字號
老街的場景
這組就是農村的生活場景
基本是這兩個主題
【解說】梁俊麗從小喜歡捏小人,小時候是她爺爺教她用餌塊捏,長大了就去捏面人師傅那里學藝,然而,由于她想象力豐富,不愿意只捏一些固定造型的面人,于是她學了五天就開始根據所需隨手取材,面團在她手中幾經捏、搓、揉、掀,用小竹刀靈巧地點、切、刻、劃,塑成身、手、頭、面,披上發(fā)飾和衣裳,頃刻之間,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。漸漸地她在當地也成了小有名氣的“民間藝人”,她周圍身邊的朋友則稱她為“面塑人”。
【同期】
這個面塑藝術是綜合了
很多藝術進去
就像繪畫 雕塑 裁剪 設計
所以是最發(fā)揮想象力的
想象的空間最大的
我最喜歡這點
可以自由發(fā)揮
想怎么做怎么做
【解說】舊社會的面塑藝人“只為謀生故,含淚走四方”,挑擔提盒,走鄉(xiāng)串鎮(zhèn),深受群眾喜愛,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,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。如今,面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。梁俊麗告訴記者,這四百多個小面人她不打算賣,因為它們就像自己的孩子。去年,她已經向有關部門遞交了關于這400個面人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。據悉,這400個面人將在兩個月后送到昆明市文化館進行陳列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