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洛陽47歲男子張大勇,身患強制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全身僵硬不能活動,臥病在床20余年,但他身殘志堅,自建中國首家尋人網(wǎng)站,為了補完其中的無名尸資料庫,他將在10月26日出發(fā),臥行中國,到各地收集無名尸資料。
同期聲(張大勇)到了今天,中國仍然沒有一個全國無名尸的一個平臺,我就在想,既然我想到了,既然社會還是個空白點,還沒有人做,那我就有責任,有義務(wù),必須把這個好事做下去,我覺得這件事已經(jīng)融化到我的血液里,這是我的社會責任,這是我的歷史使命,不管有再大的困難必須去完成。
河南洛陽47歲男子張大勇,身患強制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全身僵硬不能活動,臥病在床20余年,但他身殘志堅,自建中國首家尋人網(wǎng)站,為了補完其中的無名尸資料庫,他將在10月26日出發(fā),臥行中國,到各地收集無名尸資料。
同期聲(張大勇)到了今天,中國仍然沒有一個全國無名尸的一個平臺,我就在想,既然我想到了,既然社會還是個空白點,還沒有人做,那我就有責任,有義務(wù),必須把這個好事做下去,我覺得這件事已經(jīng)融化到我的血液里,這是我的社會責任,這是我的歷史使命,不管有再大的困難必須去完成。
很多人認為,這種無名尸資料庫應(yīng)該由政府和社會建立,然而這個重擔卻落在身有殘疾的人身上,張大勇對記者表示,他將拖著殘疾的身體堅持干到底,無怨無悔。
同期聲(張大勇)國家做這個事情當然可以,但是國家和政府是解決大問題的,對于這個相對于小眾的問題呢,國家來做,動用社會資源太大,成本太高。國家做大事,那么國家做大事出現(xiàn)的縫隙,正好由民間的公益機構(gòu)進行填補,進行補充。所以說呢,民間的機構(gòu)做這個事有它的“船小好調(diào)頭”的這樣一個優(yōu)勢
10月25日,在當日的啟動儀式中,由于身患嚴重的關(guān)節(jié)炎,張大勇無法乘坐輪椅,只能躺在擔架上,由幾個志愿者慢慢的抬下樓。他甚至無法乘坐普通的汽車,只能由救護車送往會場。
此次行動也得到了洛陽市殘聯(lián)的支持,并向張大勇捐獻了5000元人民幣。而張大勇目前只有總計不到3萬元的啟動資金,他打算沿途尋求贊助來完成此次公益活動。
同期聲(洛陽市肢殘協(xié)會主席姜學君)我們拿出我們的綿薄之力,祝他此次行程一切順利,希望他這種精神能感動感染更多的人,讓正常人更多的參加在公益活動中。這個是他此次活動的意義所在。
張大勇計劃沿著北京奧運會奧運火炬?zhèn)鬟f路線,10月26日開始,由洛陽前往香港,開始臥行中國千里征程的第一步。他希望,能借此次活動,建立起完整的中國無名尸資料庫,建立起醫(yī)院、警察局和失蹤人口家屬的信息交流平臺。(完)
(記者王帥河南洛陽報道)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