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來,三十而立,在公募基金界亦不例外。目前,在基金江湖中,“80后”基金經理的人數已經躍至二位數。不過,這批公募基金界的“初生牛犢”,將來能否成為行業(yè)的頂梁柱,還需要時間的檢驗。
【初顯崢嶸】
年輕基金經理臨危受命
在公募基金界,人才短缺歷來已久。最近一年以來,公募基金經理出走私募已經形成一股洪流,一些老牌基金經理“一肩多挑”,倍感分身乏術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“80后”一代的年輕基金經理臨危受命,頭角漸露。
2008年1月,1980年出生的倪明就任大成創(chuàng)新成長基金經理,這是基金業(yè)第一位“80后”基金經理。此后,老人退去、新人輩出,尤其是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,中小基金公司大膽重用“80后”,年輕一代起來逐漸成為一種趨勢,“80后”基金經理開始加速上位,公開資料顯示,有9位“80后”基金經理都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被任命的。
2009年8月,萬家基金的年僅27歲的鄒昱掌舵萬家貨幣,更是創(chuàng)下了基金界最年輕基金操盤手的紀錄。
【學歷較高】
清一色是碩士和博士學歷
Wind資訊顯示,在公布年齡的232名基金經理中,目前“80后”的基金經理共有10人,約占總數的5%。他們分別是:萬家基金的吳印和鄒昱、寶盈基金的溫勝普、銀河基金的張矛、融通基金的張敏、易方達基金的張勝記、富國基金的李曉銘、大成基金的倪明、博時基金的皮敏、匯添富基金的齊東超。
其中,部分“80后”基金經理甚至已經開始一人肩挑兩只基金管理工作,譬如萬家基金的鄒昱、易方達的張勝記、匯添富基金的齊東超和博時基金的皮敏,資料顯示,目前10位“80后”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已經超過了500億元。
從這10位“80后”基金經理的履歷來看,他們大多是分析師出身,除了第一位80后基金經理倪明是博士學歷之外,其余9位清一色是碩士學歷。按照正常求學路徑計算,25歲左右才能獲得碩士學位,而這10位基金經理在接受任命時平均年齡只有28歲。
【漸挑大梁】
業(yè)績表現(xiàn)引起廣泛關注
不過,比年齡更為引人關注的是,“80后”基金經理的業(yè)績表現(xiàn)。
記者經過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,上述基金經理的業(yè)績整體表現(xiàn)還算可以,部分已經展現(xiàn)“初生牛犢”的風采。截至9月8日,“80后”一代基金經理近半年以來的整體業(yè)績水平處于中游,其中還有個別表現(xiàn)特別突出。例如去年獲得年度“貨幣基金金牛獎”的鄒昱,今年以來業(yè)績得以持續(xù),截至9月8日,其所管理的萬家貨幣基金在64只貨幣基金排名中第5位。還有匯添富的齊東超,其2009年7月首任,管理資產120億元,到2009年年底就凈賺22億元。
有領跑者,當然也會有落后者。截至9月8日,溫勝普所掌管的寶盈中證近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-11.84%,在267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在第255位。還有張敏掌舵的融通新藍籌,截至9月8日,融通新藍籌近半年的收益率為-1.11%,在162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在第116位。
對此,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在風云變幻的A股市場,“80后”基金經理雖然還顯得稚嫩,但是,如今不少元老級基金經理都是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挑大梁,比如知名基金經理王亞偉,首度擔任基金興華的基金經理時才28歲。年齡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參考指標而已,不能說明全部的問題。在基金這個行業(yè)中,市場,或者說是業(yè)績才是最后的裁判員,相信經歷過市場的洗禮后,“80后”基金經理中會出現(xiàn)“下一個王亞偉”。(王琛。
![]() |
【編輯:李瑾】 |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