鸮尊團聚、“哪吒”進京 338件(套)文物共敘殷商文明
視頻:探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“看·見殷商”展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:鸮尊團聚、“哪吒”進京 338件(套)文物共敘殷商文明
中新社記者 徐婧
北京大運河博物館,一扇名為“商”的大門緩緩打開?!翱础ひ娨笊獭闭褂[將于19日和公眾見面,中國28家文博單位攜338件(套)文物登陸“運河之舟”,一同講述3500多年前的故事。
商在早期中華文明和國家形成過程中至關(guān)重要。自商湯滅夏,商朝持續(xù)500余年。夏商周時期中原和周邊地區(qū)交流融合、相互促進,奠定了中華文明形成和發(fā)展的基礎。
本次展覽是首都博物館“中華文明起源”系列第二展。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、策展人高紅清介紹,去年11月,該系列首展“探秘古蜀文明——三星堆與金沙”結(jié)束后,該館將目光聚焦至殷商。本次展覽帶領觀眾從殷墟出發(fā),在展廳“漫游”多地,破譯殷商時代的文化密碼。
將散落各地的殷商文物歸納于展廳,策展團隊設立了三個目標:欣賞文物,看一個朝代,品味一個文明階段??此平o觀眾出的考題,實則是對策展的一次挑戰(zhàn)。

從一件文物認識殷商,展覽給觀眾提供了多個選擇。尊是古代盛酒器,鸮俗稱貓頭鷹,在古代中國被視為戰(zhàn)爭之神。現(xiàn)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兩只婦好鸮尊,在本次展覽中團聚。展柜的一面玻璃上,數(shù)字化手段讓它們的“身世”一目了然。
來自山東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兩件青銅亞丑鉞形似表情包,細看又有不同的面孔,它們是古時的作戰(zhàn)兵器,也被認為是權(quán)力和社會地位的象征;湖北省博物館的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之一崇陽銅鼓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商代獸面紋青銅鼓,成為研究古代禮樂制度珍貴的實物資料。
商代展覽怎么看?在高紅清看來,青銅器上相似的圖案和隱藏的信息,勾連起河南、山東、陜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,證明了這些地區(qū)當時在文化上的聯(lián)系;出土的觚和爵等禮器以不同組合表達貴族身份,體現(xiàn)出禮樂制度的發(fā)展;借助卜骨,可窺得目前所知中國最早成熟文字系統(tǒng)的模樣……展覽呈現(xiàn)商代社會的多重面貌,講述其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。

3500多年后,殷商文化在展廳動了起來。電子屏幕上,甲骨文字中的“鼎”“磬”“舞”通過動畫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漢字;司馬遷、婦好、商紂王等歷史人物有了卡通形象,與觀眾跨時空“對話”;電影《哪吒2》的“彩蛋區(qū)”,觀眾能在展柜里找到影片中用到的樂器、酒具,以及多個和片中武器相似的元素,與一旁播放的電影片段“找不同”。
青銅器上的花紋究竟何意?諸多鳥類中,商人為何偏愛貓頭鷹?缺乏文獻記載的器物給今人留下許多問號,高紅清期待觀眾通過文物認識殷商,關(guān)注殷墟等地的夏商周考古進展,解開文物上留下的謎題。(完)

文娛新聞精選:
- 2025年05月18日 15:24:36
- 2025年05月18日 14:26:30
- 2025年05月18日 13:35:01
- 2025年05月18日 13:13:10
- 2025年05月18日 12:41:49
- 2025年05月18日 12:37:27
- 2025年05月18日 11:57:55
- 2025年05月18日 11:08:12
- 2025年05月18日 09:54:19
- 2025年05月17日 10:58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