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海智庫院長對話論壇”舉辦 鄭永年談AI挑戰(zhàn)
中新網(wǎng)深圳9月28日電 (索有為 張煒童)在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際,“前海智庫院長對話論壇”27日在深圳前海自貿(mào)區(qū)舉辦,論壇匯聚國內(nèi)外智庫專家,圍繞智庫如何回應時代命題,如何建設、運營、發(fā)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主題展開深度對話。

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公共政策學院院長、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開幕致辭中表示,盡管中國智庫建設已取得巨大成就,但較之一些發(fā)達國家仍處于“初創(chuàng)”階段。他認為,一個國家智庫的成功取決于三大因素:是否符合本國文明與傳統(tǒng)、是否能直面國家存在的問題,以及是否能應對時代變化帶來的挑戰(zhàn)。他說:“與西方不同,當代中國智庫還承擔著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重大責任?!?/p>

對于當前智庫面臨著來自人工智能(AI)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的境況,鄭永年表示,AI帶來的挑戰(zhàn)是全方位的,主要體現(xiàn)在三個方面:一是“被取代”的風險,AI在效率上已超越大部分人;二是“被殖民”的風險,當前AI大模型的“喂料”大多來自西方,這可能導致非西方國家喪失信息主權與思想主權,陷入被“思想殖民”;三是“深度偽造”,AI正在動搖人類文明建立在經(jīng)驗事實之上的根基。對此他提出,中國智庫必須加快自主知識體系建設,生產(chǎn)更多“中國喂料”以影響AI發(fā)展;同時,研究人員應與AI進行勞動分工,堅信“眼見為實”的原則,多做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田野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真問題,確保AI維持其工具屬性,置于人類可控的范圍之中。

“智庫是鏈接大學、政府、社會與產(chǎn)業(yè)的重要橋梁媒介,也是大學踐行知行合一、影響社會、服務國家的戰(zhàn)略載體?!毕愀壑形拇髮W(深圳)黨委書記、協(xié)理副校長李學金表示,研究院正為“如何建設一所擁有國際視野、中國情懷的世界級領先智庫”這一時代課題,努力探索可借鑒的“深圳模式”。期盼論壇能夠為深入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凝聚更多共識,攜手推動中國智庫事業(yè)邁上新臺階。
來自多個智庫的專家圍繞“智庫如何基于實踐建構自主知識體系、彌合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的鴻溝,特別是在AI時代,如何找準自身定位”“如何實現(xiàn)智庫人才隊伍的科學評價與流動,探索中國特色國情下的‘旋轉門’機制”“智庫如何實現(xiàn)‘自我造血’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實施品牌運營管理、社會輿論引導與二軌民間外交”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。(完)
大灣區(qū)精選:
- 2025年10月25日 21:07:52
- 2025年10月25日 19:58:13
- 2025年10月25日 12:58:26
- 2025年10月25日 11:35:29
- 2025年10月24日 22:31:20
- 2025年10月24日 21:46:15
- 2025年10月24日 20:49:27
- 2025年10月24日 19:25:56
- 2025年10月23日 22:01:36
- 2025年10月23日 21:57:25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