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尤物,中文字幕无码高清三级片,日韩在线天堂精品深夜福利,国产特大黄aa,亚洲综合视频,日日狠日,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

東西問丨薛蘇里:從哈爾濱看音樂如何成為東西文化交流“柔”紐帶

分享到:
分享到:

東西問丨薛蘇里:從哈爾濱看音樂如何成為東西文化交流“柔”紐帶

2025年08月13日 11:54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大字體
小字體
分享到:

  中新社哈爾濱8月13日電 題:從哈爾濱看音樂如何成為東西文化交流“柔”紐帶

  ——專訪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終身職位演奏家、勛菲爾德國際音樂協(xié)會主席薛蘇里

  中新社記者 劉錫菊

  2025年,以“讓世界聽見哈夏”為主題的“第37屆中國·哈爾濱之夏音樂會”啟幕,期間舉辦了2025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、第20屆薩克斯管大會及第7屆哈爾濱國際手風琴藝術(shù)周三大國際音樂賽事,以國際性、專業(yè)性吸引了39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800余名選手參賽,再次架起東西音樂交流的橋梁。哈爾濱的多元文化底蘊如何為中西音樂對話提供獨特土壤?怎樣以賽事帶動城市文化傳承、發(fā)展?音樂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著哪些作用?近日,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終身職位演奏家、勛菲爾德國際音樂協(xié)會主席薛蘇里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專訪,對此進行分享。

2025年7月13日,2025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在哈爾濱音樂廳啟幕。圖為開幕式音樂會。 中新社發(fā) 于琨 攝

  現(xiàn)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記者:哈爾濱素有“東方小巴黎”之稱,您認為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底蘊,如何為中西音樂對話提供獨特土壤?哈爾濱為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做了哪些貢獻?

  薛蘇里:哈爾濱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音樂的城市之一,這種歷史底蘊讓哈爾濱成為中西音樂交融的天然土壤。哈爾濱孕育了中國第一所音樂學校和第一支交響樂團,并將每年8月6日定為“哈爾濱音樂日”。

  作為極具音樂基因的城市,哈爾濱如今已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個典范:馬迭爾陽臺音樂會、中國·哈爾濱之夏音樂會、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、哈爾濱國際手風琴藝術(shù)周……無不彰顯著這座城市對音樂的喜歡與熱愛。哈爾濱街頭巷尾音樂氛圍濃郁,隨處可見的音樂文化活動令人印象深刻。

  在我看來,哈爾濱本身就是東西方音樂交融的一個范例,我們既能看到西方古典音樂在這里生根發(fā)芽,也能看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這種交融不是簡單的疊加,而是產(chǎn)生了獨特的藝術(shù)反應。

  2014年,哈爾濱引進勛菲爾德弦樂比賽,在演奏藝術(shù)和音樂教育方面搭建了國際級的交流平臺,使賽事逐漸成為連接東西方音樂文化的橋梁。今年6月,哈爾濱舉辦了第69屆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(lián)盟(WFIMC)年會,在共同推動全球音樂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做出了貢獻。

第69屆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(lián)盟年會,聯(lián)盟成員和哈爾濱勛菲爾德少兒藝術(shù)團團員合影。受訪者供圖

  中新社記者:為何說哈爾濱作為“音樂之城”,其重要地位得到國際性認可?

  薛蘇里:哈爾濱有著百年交響樂歷史,60多年“中國·哈爾濱之夏”音樂會積淀的基礎,既能展現(xiàn)中國音樂的傳統(tǒng)魅力,又以開放姿態(tài)接納世界音樂。2010年6月22日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哈爾濱“音樂之城”的稱號,哈爾濱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。

  “哈爾濱之夏”的金字招牌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,經(jīng)過十年深耕,已成功引入WFIMC年會。WFIMC有著“音樂界的奧委會”的美譽,是全球最具權(quán)威性的音樂賽事聯(lián)盟。聯(lián)盟成立68年來,年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并選擇了哈爾濱,是國際音樂界對哈爾濱音樂文化積淀的高度認可,將進一步增強哈爾濱“音樂之都”的國際影響力。

  聯(lián)盟主席彼得·保羅·凱恩瑞斯還代表全體成員為第37屆“中國·哈爾濱之夏”開幕式致辭,他盛贊哈爾濱是“優(yōu)秀的橋梁建設者”,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以其對世界的開放而聞名,是中國音樂生活的一扇窗口。

  中新社記者:以賽事帶動城市文化傳承、發(fā)展方面,您有什么見解?

  薛蘇里:在我看來,國際性音樂賽事不僅是一場競賽,更是一個對話平臺。自2014年勛菲爾德弦樂比賽被引入哈爾濱以來,該賽事已成為東西方音樂文化的橋梁,哈爾濱也成了國際音樂人才的一個匯聚地。這種音樂人才的持續(xù)流入,不僅提升了哈爾濱的國際知名度,也為城市注入了多元文化活力,進一步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。

  2025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中,中國選手鄒夢演繹西貝柳斯《d小調(diào)小提琴協(xié)奏曲》奪得小提琴組冠軍,韓國選手李在理則用柴可夫斯基的《洛可可主題變奏曲》打動評委,奪得大提琴組冠軍。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不僅要求選手演奏西方經(jīng)典作品,還設立“最佳中國作品演奏獎”,推動中國音樂國際化。

  “以賽興文”是我們一直在做的,通過賽事評委音樂會、獲獎選手音樂會及公益性活動等,為哈爾濱古典音樂文化傳承打造新地標。我們成立的哈爾濱勛菲爾德少兒藝術(shù)團,培養(yǎng)小琴童定期進行公益性快閃演出,推動哈爾濱音樂文化傳承,也是“小琴童撬動大文化”的成功范式。

  中新社記者:音樂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作用?您對這種交流有何期待?

  薛蘇里:音樂之所以能成為文明對話的有效媒介,源于其超越語言障礙、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。音樂作為加快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元素,需要融入國際文化交流交融的進程中,汲取各國優(yōu)秀文化營養(yǎng),同時擴大建立雙邊、多邊的文化藝術(shù)交流聯(lián)系,讓更多的國家通過了解中國音樂,加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。

2025年6月4日,黑龍江省第三屆中俄地方文化藝術(shù)季街頭路演活動啟動,在哈爾濱中央大街,俄羅斯表演者為民眾帶來豐富多彩的節(jié)目表演。 中新社記者 趙宇航 攝

  同時,國際音樂賽事與舉辦城市之間,需要形成文化品牌與城市形象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哈爾濱通過與勛菲爾德弦樂比賽等賽事的深度結(jié)合,正在國際音樂版圖上確立自己獨特的地位,進一步向?qū)I(yè)性、國際性邁進,使“音樂之城”形象更加多元立體。

  我希望哈爾濱不僅是“音樂之都”,更要成為“音樂交流之都”,讓更多國際友人通過音樂認識、了解并愛上這座城市。也希望通過更多國際音樂活動,讓其成為國際音樂人才匯聚地,讓世界通過音樂了解中國,也讓中國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。(完)

  受訪者簡介:

薛蘇里。 受訪者供圖

  薛蘇里,哈爾濱市榮譽市民,是當今活躍于國際樂壇的杰出美籍華裔小提琴家和音樂教育家。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終身職位演奏家、勛菲爾德國際音樂協(xié)會主席、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主席和藝術(shù)總監(jiān)、香港國際音樂節(jié)藝術(shù)總監(jiān),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小提琴教授、原美國南加州大學小提琴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原中央樂團樂隊首席,美國全球音樂獎大賽器樂獨奏與CD專輯雙金獎獲得者。

【編輯:劉陽禾】
發(fā)表評論 文明上網(wǎng)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(xié)議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評論
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