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抗戰(zhàn)勝利的豐碑上,刻著全球華僑的名字
在中華民族危難關頭,散居在世界各地的華僑挺身而出。他們開辟抗擊日本等法西斯侵略的海外戰(zhàn)場,利用自身優(yōu)勢,或捐款捐物,或進行國際宣傳,或回國服務,掀起抗日救國高潮。

桂林保衛(wèi)戰(zhàn):2萬將士血戰(zhàn)13萬日寇鑄豐碑
自隋唐以來便是游覽勝境的七星巖,在81年前卻見證了一段悲壯歷史——桂林保衛(wèi)戰(zhàn)中,800余名中國官兵在此寧死不降,最終壯烈殉國。

北京這三條路,為何以抗日名將的名字命名?
80年后的今天,延續(xù)與傳承是不變的主題。周士甯自小聽長輩講述抗戰(zhàn)史,如今,他也把這些故事慢慢講給兒子聽。他說,“道路一直在,英烈的精神一直在,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永遠不該被割裂。”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次年,一場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、規(guī)模最大、開庭時間最長的審判隨之而來,史稱“東京審判”。[詳細]
這不是天象奇觀,而是一段凝固的時間,一個無聲的控訴 “流星”指向的,是南京城最寒冷的冬天,每十二秒,就有一個鮮活的生命消逝。[詳細]
萬家?guī)X大捷的戰(zhàn)場,一場幾乎全殲日軍整個精銳師團主力的輝煌勝利,一場將日本“速亡中國”美夢徹底擊碎的浴血之戰(zhàn)。[詳細]
1937年7月底天津迅速淪陷,但英、法、意租界因外國勢力存在,日軍未能立即占領,形成了獨特的“孤島”現(xiàn)象。[詳細]
1941年12月,日軍攻占香港,隨即嚴密封鎖道路,實行宵禁,到處搜捕抗日人士,并貼出告示,限令旅港文化人前往日軍駐地報到,否則格殺勿論。數(shù)百名在港避難的文化精英和愛國民主人士處境十分危急。[更多]
在河北省滄州市獻縣馬本齋紀念館內,回民支隊烈士后代、新任館長馬巖正在整理館藏史料。這座紀念館所記載的,是80余年前冀中平原上一支少數(shù)民族部隊的抗戰(zhàn)歲月。[更多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