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抗戰(zhàn)勝利80周年)兩岸及香港媒體人共溯抗戰(zhàn)記憶 盼還原歷史真相
中新社沈陽8月15日電 (黃欣欣)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80年后的8月15日,沈陽“九·一八”歷史博物館內(nèi)人頭攢動,許多家長帶著孩子、手持五星紅旗前來。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的20多位媒體人當天也來到這里,重溫東北軍民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。
臺灣電視制作人樊奇為凝視展柜中的文物,思緒回到在眷村的童年時光。那時他的鄰居來自五湖四海,東北人給他留下豪爽、實在的印象。樊奇為介紹,當年為拍攝紀錄片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1988年也曾來到遼寧。
“我小時候的歷史課本對抗日戰(zhàn)爭的書寫是很明確的,大家都認可。”樊奇為直言當下的憂慮,“民進黨當局‘去中國化’,導致年輕人對真實歷史產(chǎn)生困惑?!?/p>
2018年,樊奇為和同為媒體人的妻子滕桓開拍紀錄片《眷村》,走訪近百位眷村老人,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東北,也參加過抗日戰(zhàn)爭。“當年他們輾轉(zhuǎn)來到臺灣,‘回家’是他們心中不可撼動的信念。”滕桓補充道,大量口述史料已留存,“將來呈現(xiàn)出來,大家會看到歷史真相”。
臺北“城市影像”主理人、紀錄片編導趙麗娜的目光落在“珍愛和平、開創(chuàng)未來”的展板標語上。她強調(diào)東北與臺灣都曾經(jīng)歷被日本侵占的創(chuàng)傷,但目前兩岸對這段歷史的認知存在差異?!皟砂度嗣窠?jīng)歷的苦難是共同的,正確的歷史觀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。”
過去十年間,趙麗娜也走訪臺灣各地眷村。她逐漸理解了一件事——對眷村老兵來說,沒有親人逝去的土地,無法被稱為家鄉(xiāng)。她回憶,老兵們的心聲令她動容:“戰(zhàn)爭不應(yīng)再發(fā)生,要珍惜親情,為后代留下些什么?!?/p>
趙麗娜認為,個體是歷史的詞根,戰(zhàn)爭中的許多個體像是一顆火苗,點燃了許多人,她則希望記錄下這些珍貴的聲音。
“今天一定要來!”臺灣自媒體人李東恩直言,從小在課本里認識的張作霖、南滿鐵路等名詞,如今在島內(nèi)教材中被淡化甚至消失?!拔覀儧]有權(quán)利替先輩原諒,也沒有權(quán)利遺忘歷史?!彼硎?,此行的使命很明確:用鏡頭努力讓更多臺灣同胞看到真實的歷史脈絡(luò)。
此次活動由全國臺聯(lián)主辦、遼寧省臺聯(lián)承辦。(完)
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08月16日 15:34:55
- 2025年08月16日 13:34:22
- 2025年08月16日 12:51:01
- 2025年08月16日 12:50:23
- 2025年08月16日 11:27:13
- 2025年08月16日 09:18:09
- 2025年08月15日 17:04:10
- 2025年08月15日 16:26:51
- 2025年08月15日 16:15:03
- 2025年08月15日 15:41:22